在IT数码科技产品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中,总有一些技术革新如同璀璨星辰般照亮了科技前行的道路。其中,AGP 8X(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 8X)作为英特尔于2000年8月推出的图形端口规范,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更在计算机硬件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将带您回顾AGP 8X主板的诞生背景、技术特性及其对当时乃至后续科技发展的影响。
一、AGP 8X的诞生背景
随着计算机图形处理需求的日益增长,早期的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接口规范已难以满足高性能图形处理的需求。AGP 1X和AGP 2X虽然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其有限的传输带宽逐渐成为制约图形性能提升的瓶颈。在此背景下,英特尔于2000年适时推出了AGP 8X,作为AGP ③0规范的核心内容,它标志着图形处理接口技术的一次重大革新。
二、AGP 8X的技术特性
AGP 8X最引人注目的特性在于其显著提升的传输带宽。相较于AGP 4X的1064MB/s理论传输带宽,AGP 8X将这一数字翻倍至2133MB/s。这一提升得益于其工作电压降至0.8V以及运行频率的提高,使得图形数据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高效传输至显卡,从而大幅提升图形处理能力。此外,AGP 8X被定义为一条32位宽的并行总线,这一设计在保持兼容性的同时,也确保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效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AGP 8X并非完全向前兼容,它不支持早期的AGP 1X/2X信号,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旧有平台上的应用。
三、AGP 8X主板的市场反响与应用实例
AGP 8X主板的问世,迅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各大主板制造商纷纷推出支持AGP 8X接口的主板产品,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图形处理能力的需求。其中,2002年建邦推出的JB X400-2A主板与GF4 MX440-8X显卡的组合,成为了早期AGP 8X技术落地的代表,这一组合不仅展示了AGP 8X在图形处理性能上的显著提升,也为后续产品的开发树立了标杆。然而,AGP 8X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其不兼容早期AGP接口的特性,以及当时市场上仍存在大量采用AGP 4X及以下接口规范的显卡,因此AGP 8X主板在初期面临了一定的市场接受度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逐步降低,AGP 8X主板最终凭借其卓越的性能表现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四、AGP 8X对后续科技发展的影响
AGP 8X的出现,不仅推动了当时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更为后续显卡接口技术的革新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PCI-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等更先进的显卡接口技术应运而生,逐渐取代了AGP接口成为市场主流。但不可否认的是,AGP 8X在其存在的历史时期内,为计算机图形处理能力的提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AGP 8X的成功也启示我们,技术创新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关键动力。只有不断追求更高的性能、更好的兼容性和更低的成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AGP 8X主板作为2000年科技跃进的重要里程碑,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更为后续显卡接口技术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它的问世标志着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也为我们的数字生活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
AGP和PCI为系统总线吗?
PCI是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是由Intel公司1991年推出的一种局部总线。从结构上看,PCI是在CPU和原来的系统总线之间插入的一级总线,具体由一个桥接电路实现对这一层的管理,并实现上下之间的接口以协调数据的传送。管理器提供了信号缓冲,使之能支持10种外设,并能在高时钟频率下保持高性能,它为显卡,声卡,网卡,MODEM等设备提供了连接接口,它的工作频率为33MHz/66MHz。
最早提出的PCI 总线工作在33MHz 频率之下,传输带宽达到了133MB/s(33MHz X 32bit/8),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处理器的发展需要。随着对更高性能的要求,1993年又提出了64bit 的PCI 总线,后来又提出把PCI 总线的频率提升到66MHz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32-bit、33MHz 的PCI 总线,64bit的PCI插槽更多是应用于服务器产品。
由于PCI 总线只有133MB/s 的带宽,对声卡、网卡、视频卡等绝大多数输入/输出设备显得绰绰有余,但对性能日益强大的显卡则无法满足其需求。目前PCI接口的显卡已经不多见了,只有较老的PC上才有,厂商也很少推出此类接口的产品。当然,很多服务器不需要显卡性能好,因此使用古老的PCI显卡。通常只有一些完全不带有显卡专用插槽(例如AGP或者PCI Express)的主板上才考虑使用PCI显卡.
AGP(Accelerate Graphical Port),加速图形接口。随着显示芯片的发展,PCI总线日益无法满足其需求。英特尔于1996年7月正式推出了AGP接口,它是一种显示卡专用的局部总线。严格的说,AGP不能称为总线,它与PCI总线不同,因为它是点对点连接,即连接控制芯片和AGP显示卡,但在习惯上我们依然称其为AGP总线。AGP接口是基于PCI 2.1 版规范并进行扩充修改而成,工作频率为66MHz。
AGP总线直接与主板的北桥芯片相连,且通过该接口让显示芯片与系统主内存直接相连,避免了窄带宽的PCI总线形成的系统瓶颈,增加3D图形数据传输,同时在显存不足的情况下还可以调用系统主内存。所以它拥有很高的传输速率,这是PCI等总线无法与其相比拟的。
由于采用了数据读写的流水线操作减少了内存等待时间,数据传输有了很大提高;具有133MHz及更高的数据传输频率;地址信号与数据信号分离可提高随机内存访问的;采用并行操作允许在CPU访问系统RAM的同时AGP显示卡访问AGP内存;显示带宽也不与其它设备共享,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系统性能。
AGP标准在使用32位总线时,有66MHz和133MHz两种工作频率,最高数据传输率为266Mbps和533Mbps,而PCI总线理论上的最大传输率仅为133Mbps。目前最高规格的AGP 8X模式下,数据传输达到了2.1GB/s。
AGP接口的发展经历了AGP1.0(AGP1X、AGP2X)、AGP2.0(AGP Pro、AGP4X)、AGP3.0(AGP8X)等阶段,其传输也从最早的AGP1X的266MB/S的带宽发展到了AGP8X的2.1GB/S。
电脑显卡有几种接口
有以下几种:
1、看图,主板上,中间的绿色的插槽,就是插显卡的。
如果是集成显卡,那么,这个插槽就没东西,但后面有接口。
2、下图,左右蓝色的USB接口中间的两个黑色接口就是接显卡的。
3、还有这样的DVI接口。
扩展资料:
独显接口
1、AGP接口
AGP(Accelerate Graphical Port,加速图像处理端口)接口是Intel公司开发的一个视频接口技术标准,是为了解决PCI总线的低带宽而开发的接口技术。它通过将图形卡与系统主内存连接起来,在CPU和图形处理器之间直接开辟了更快的总线。
其发展经历了AGP1.0(AGP1X/2X)、AGP2.0(AGP4X)、AGP3.0(AGP8X)。最新的AGP8X其理论带宽为2.1Gbit/秒。到2009年,已经被PCI-E接口基本取代(2006年大部分厂家已经停止生产)。
2、PCI-E接口
PCI Express(简称PCI-E)是新一代的总线接口,而采用此类接口的显卡产品,已经在2004年正式面世。早在2001年的春季“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英特尔公司就提出了要用新一代的技术取代PCI总线和多种芯片的内部连接,并称之为第三代I/O总线技术。
随后在2001年底,包括Intel、AMD、DELL、IBM在内的20多家业界主导公司开始起草新技术的规范,并在2002年完成,对其正式命名为PCI Express。
3、PCI接口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接口由英特尔(Intel)公司1991年推出的用于定义局部总线的标准。此标准允许在计算机内安装多达10个遵从PCI标准的扩展卡。最早提出的PCI总线工作在33MHz频率之下,传输带宽达到133MB/s(33MHz * 32bit/s),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处理器的发展需要。
随着对更高性能的要求,1993年又提出了64bit的PCI总线,后来又提出把PCI 总线的频率提升到66MHz。PCI接口的速率最高只有266MB/S,1998年之后便被AGP接口代替。不过仍然有新的PCI接口的显卡推出,因为有些服务器主板并没有提供AGP或者PCI-E接口,或者需要组建多屏输出,选购PCI显卡仍然是最实惠的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显卡
主板的发展过程 型号
主板发展史
-- 主板发展综述--电脑扫盲班 在这个部分,我们将会从386开始追溯主板的发展历程,,其实也就是主板芯片组的发展历史,追溯的重点在2000年以前,
1968年7月18日,鲍勃-诺斯和戈登-摩尔的新公司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丽的圣弗朗西斯科湾畔芒延维尤城的梅多费大街365号开张了。并在成立不久斥资15000美元从一家叫INTELCO的公司手中买下了INTEL名称的使用权。由此INTEL这位半导体巨人开始了他在IT行业传奇般的历史。
1971年11月15日,这一天被当作全球IT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而被写入许多计算机专业教科书。INTEL公司的工程师霍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这款4位微处理器虽然只有45条指令,而且每秒只能执行5万条指令。甚至比不上1946年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但它的集成度却要高很多,一块4004的重量还不到一盅司。
80年代初,INTEL牢牢抓住了一根由创始于1896年的IBM伸向他的橄榄枝。1981年是INTEL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INTEL销售工程师维斯顿维INTEL的8088处理器找到了一位重要的客户—蓝色巨人IBM,在随后IBM制造的个人电脑中开始使用INTEL的8088微处理器作为其核心处理器。INTEL从此名声大振。《财富》杂志也把INTEL列为在商业上取得最为巨大成功的17个企业之一。
随着INTEL的发展,其研发实力也不断的增强,早期80X86系列微处理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了。而INTEL在忙于研发下一代处理器时发现,他最终不可能取得用数字注册商标,于是决定使用一个好听而且更容易被注册的名字来命名它的下一代微处理器,这个名字就是Pentium。
1993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INTEL Pentium处理器正式发布,宣布个人电脑开始进入多媒体时代。
2003年3月,INTEL有史以来首次发布一种完整的计算解决方案—迅驰移动计算技术,此次发布可以看作是INTEL全面进军移动便携式电脑的先兆。
微处理器的发展一直在遵循着摩尔定律,始终没有违背,但正式按照定律和目前的研发,专家们推断目前的微处理器生产技术即将面临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INTEL似乎看到了处理器发照举步艰难。因此再次敞开了广博的胸襟,把臂膀伸向自己尽可能触及的芯片制造领域中,迅驰移动技术也成了INTEL叩开未来之门的敲门砖。
INTEL和AMD是冤家?
有人说,INTEL和AMD积怨已久,此言差矣。1969年,先后有8人从当时知名的半导体制造企业仙童公司辞职,其中诺斯、摩尔、葛鲁夫三人创办了INTEL公司,还有一个人创建了AMD,他就是杰里-桑德斯。这两家公司总部都建在硅谷。但在286、386时代,AMD根本没有能力独立设计微处理器,它那时制造的CPU都是由INTEL提供设计图纸,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K5的出现。AMD收购NEXGEN公司后,在1997年4月推出K6处理器,此后它的竞争能力日益扩大,并推出了更多令INTEL感到竞争压力的微处理器。时至今日,处理器市场形成了INTEL与AMD双雄争霸的局面。
何谓“摩尔定律”?
1965年,戈登-摩尔在准备一个演讲时发现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现象。当他开始制作图表来表示内存芯片性能增长数据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增长趋势,芯片容量每18—24个月增长一倍。据此推理,如果按照这一趋势发展下去,在较短的时间内计算能力将呈现规律增长。
INTEL经典芯片及主板回顾:
1、 Intel 430FX芯片组
Intel 430FX芯片组是Intel公司生产的第一款芯片组,当时Intel公司就凭它在芯片组领域一炮打红,从此Intel CPU配Intel芯片组主板性能极佳的说法被人们广为流传。Triton First芯片组,其是当时最早提供对EDO DRAM支持的奔腾级芯片组,它所构建的以高速EDO DRAM与第一代原始Pentium处理器相配和的方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追求高性能用户的理想选择。此款芯片组的CACHE类型为管线突发式,最大容量为512KB,缓存容量为64MB。在内存方面,他最大支持128MB的内存容量,EDO DRAM读取时间为7-2-2-2 FPM DRAM读取时间为7-3-3-3,数据带宽为64BIT,这在当时是很难想象的。
2、 Intel 430VX芯片组
430VX芯片
Intel在推出了两款最成功的CPU之后突然觉得还缺点什么,原因是原始的FX芯片不能满Pentium MMX CPU的需要,而HX芯片组性能好,但它昂贵的价格并不能被一般用户所接受。所以Intel推出一款新的芯片组来补充FX芯片组与HX芯片组之间的真空地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Intel 430VX芯片组诞生了,人们习惯的称它为Triton Three。但人们发现这款Triton Three在性能上并不比Triton 2强,只是他低廉的价格被经济不富裕得人津津乐道。
3、 Intel 440LX芯片组
随着CPU制造工艺的高速发展,一款功能强大的Pentium II处理器终于横空出世了。为了推广这款CPU,1997年5月,Intel特意为它定做了一套新衣服——440LX芯片组。首次支持AGP、SDRAM和Ultra/33功能,而且它支持两个处理器,是当时最强劲的芯片组。
4、 Intel 440BX芯片组
440BX芯片
Intel 440BX芯片组是寿命最长的一款芯片组,也可以说是Intel公司最成功的芯片组产品了,直到今天它还是被很多人津津乐道。这款440BX配合Intel的Celeron CPU能发挥出极好的超频效果,而且它的价格也不昂贵,所以它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一直被广大DIY爱好者所喜爱。
5 、Intel 810芯片组
Intel 810芯片组
继成功推出Intel BX之后,Intel便下了大赌注全部投在下一代芯片组产品上,这就是I810。I810不仅仅是Intel首款整合型芯片组产品,同时也是Intel尝试的新式“固件控制中心”架构式设计,一改以往的南北桥设计,这种新式的设计独道之处在于,将各部分性能分解成为独立的芯片,重新设计了芯片间通道的传输方式和,因而在性能上得以提高。不过,这款产品的市场反映并不是很好,使Intel有些黯淡。
6、 Intel 820芯片组
Intel 820芯片组
有了RAMBUS的助阵,加之I820的许多新设计,Intel便在梦想着收复所有失去的芯片组领地,但是事实又给了Intel重重的一击。因为RAMBUS内存的授权权益金相当高昂,加之RAMBUS内存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对于普通的用户来说简直是无法想像的。I820的上市,可以说是让Intel用钞票买来了一个教训,因为Intel在I820身上损失惨重。
7、 Intel 815芯片组
Intel 815芯片组
时近千禧年末,Intel传来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简洁版的I815芯片组I815EP全面上市,除了增加了对ATA100的支持以外,还去掉了内置的昂贵I752显示模块。这下,性价比大幅提升,是I815EP主板在PIII市场呼风唤雨。
8、 Intel 850芯片组
Intel 850芯片组
2000年11月21日,Intel发布了新一代的奔腾处理器—奔腾四,采用Willamette核心,Sock423接口,配套的芯片组产品是I845和I850,I845支持PC-133 SD内存,而I850则使用Rambus内存,这是820芯片组回收时间后,Intel再次推出支持Rambus内存的芯片组。
9、 Intel 845D主板
Intel 845D主板
I845D的发布,也意味着P4芯片组正式跨入了Socket 478时代,开始提供对DDR内存的支持。
10、 Intel 845PE主板
Intel 845PE主板
支持400/533MHZ前端总线设计的处理器,提供对单通道DDR333 内存的支持。支持超线程技术。提供对AGP4X总线规范的支持。
11、 Intel 845E主板
Intel 845E主板
提供对400/533MHZ前端总线设计,采用SOCKET 478接口处理器的支持。支持单通道DDR333内存。
12 、Intel 845G主板
Intel 845G主板
整合EXTREME GRAPHICS显示核心。提供对400/533MHZ前端总线处理器的支持。支持单通道DDR333内存。
13、 Intel 848P主板
Intel 848P主板
支持400/533/800MHZ前端总线设计的处理器,支持单通道DDR400内存。支持AGP 8X总线规范。提供2个SATA接口。
14、 Intel 865PE主板
Intel 865PE主板
支持400/533/800MHZ前端总线设计的处理器。支持双通道DDR400内存。提供2个SATA接口,搭配ICH5R南桥芯片,可是实现多种RAID模式。
15、 Intel865G主板
Intel865G主板
板载EXTREME GRAPHICS 2显示核心。支持400/533/800MHZ前端总线设计的处理器。支持双通道DDR400内存。提供2个SATA接口。
16、 Intel 875P主板
Intel 875P主板
与865PE芯片主板最大的区别在于支持PAT功能,另外提供对ECC内存的支持。
Intel915X系列芯片组不仅是LGA775接口处理器的最佳搭档,还将众多全新技术引入了实际应用。915X完全抛弃了AGP总线,改为使用更先进的PCI-E总线,可为图形芯片和高速存储设备以及网络设备带来更高的数据传输带宽,,是近年来电脑系统中最具革命性的总线升级。突破性的支持DDR2内存,此举表明了未来芯片组的发展方向。搭配ICH6系列南桥芯片支持HD-AUDIO音频规范,支持RAID功能的ICH6R还提供了全新的MATRIX STORAGE功能,兼顾了成本、性能和安全。
17、 Intel915P主板
Intel915P主板
提供对533/800MHZ前端总线设计,采用LGA775接口的处理器。支持双通道DDR2/DDR内存。提供4个SATA接口。提供对全新PCI-E总线的支持。
18 、Intel915GL主板
Intel915GL主板
整合GMA900图形核心,支持DX9.0特效。支持533/800MHZ前端总线设计,采用LGA775接口的处理器。内存方面仅提供对DDR内存的支持。提供4个SATA接口。
19、 Intel915PL主板
Intel915PL主板
支持533/800MHZ前端总线设计,采用LGA775接口的处理器。内存方面仅提供对双通道DDR内存的支持,内存插擦也减少为2条。提供4个SATA接口。
20、 Intel915GV主板
Intel915GV主板
整合GMA900图形核心,支持DX9.0特效。支持533/800MHZ前端总线设计,采用LGA775接口的处理器。内存方面仅提供对双通道DDR内存的支持。不提供PCI-E X16显卡插槽。提供4个SATA接口。
21、 Intel910GL主板
Intel910GL主板
主要针对OEM市场的产品。支持533MHZ前端总线设计,采用LGA775接口处理器的。提供4个SATA接口。
22 、Intel915G主板
Intel915G主板
板载GMA900图新核心,支持DX9.0特效并提供PCI-E显卡插槽。支持533/800MHZ前端总线设计,采用LGA775接口的处理器。提供4个SATA接口。
23、 Intel925X主板
Intel925X主板
支持533/800/1066前端总线设计,采用LGA775接口的处理器。支持EM64T技术。提供对DDR2内存规范的支持。搭配ICH6R南桥芯片支持MATRIX STORAGE功能。
945X/955X的出现来临预示着个人电脑开始向双核芯时代迈进,同时支持EM64T技术。配合ICH7/R南桥芯片,提供对SATA2 规格的支持。945G整合GMA950图形核心,较GMA900核心频率有所提高,3D MARK03测试成绩接近5200独立显卡。
24、 Intel945G主板
Intel945G主板
整合高效的GMA950图形核心,并提供PCI-E显卡插槽。支持双核心处理器。支持DDR2 533/667内存。提供对SATA2传输规范的支持。
25、 Intel945P主板
Intel945P主板
支持533/800/1066前端总线设计,采用LGA775接口的处理器。支持双核心技术。提供4个SATA2接口。搭配ICH7R南桥芯片支持RAID功能。
26、 Intel955X主板
Intel955X主板
支持533/800/1066前端总线设计,采用LGA775接口的处理器。提供对双核心处理器的支持。支持双通道DDR2 533/667内存。支持ECC内存。最大支持8GB内存。
回答者:Flystar333 - 经理 四级 4-14 10:52
1968年7月18日,鲍勃-诺斯和戈登-摩尔的新公司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丽的圣弗朗西斯科湾畔芒延维尤城的梅多费大街365号开张了。并在成立不久斥资15000美元从一家叫INTELCO的公司手中买下了INTEL名称的使用权。由此INTEL这位半导体巨人开始了他在IT行业传奇般的历史。
1971年11月15日,这一天被当作全球IT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而被写入许多计算机专业教科书。INTEL公司的工程师霍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这款4位微处理器虽然只有45条指令,而且每秒只能执行5万条指令。甚至比不上1946年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但它的集成度却要高很多,一块4004的重量还不到一盅司。
80年代初,INTEL牢牢抓住了一根由创始于1896年的IBM伸向他的橄榄枝。1981年是INTEL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INTEL销售工程师维斯顿维INTEL的8088处理器找到了一位重要的客户—蓝色巨人IBM,在随后IBM制造的个人电脑中开始使用INTEL的8088微处理器作为其核心处理器。INTEL从此名声大振。《财富》杂志也把INTEL列为在商业上取得最为巨大成功的17个企业之一。
随着INTEL的发展,其研发实力也不断的增强,早期80X86系列微处理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了。而INTEL在忙于研发下一代处理器时发现,他最终不可能取得用数字注册商标,于是决定使用一个好听而且更容易被注册的名字来命名它的下一代微处理器,这个名字就是Pentium。
1993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INTEL Pentium处理器正式发布,宣布个人电脑开始进入多媒体时代。
2003年3月,INTEL有史以来首次发布一种完整的计算解决方案—迅驰移动计算技术,此次发布可以看作是INTEL全面进军移动便携式电脑的先兆。
微处理器的发展一直在遵循着摩尔定律,始终没有违背,但正式按照定律和目前的研发,专家们推断目前的微处理器生产技术即将面临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INTEL似乎看到了处理器发照举步艰难。因此再次敞开了广博的胸襟,把臂膀伸向自己尽可能触及的芯片制造领域中,迅驰移动技术也成了INTEL叩开未来之门的敲门砖。
INTEL和AMD是冤家?
有人说,INTEL和AMD积怨已久,此言差矣。1969年,先后有8人从当时知名的半导体制造企业仙童公司辞职,其中诺斯、摩尔、葛鲁夫三人创办了INTEL公司,还有一个人创建了AMD,他就是杰里-桑德斯。这两家公司总部都建在硅谷。但在286、386时代,AMD根本没有能力独立设计微处理器,它那时制造的CPU都是由INTEL提供设计图纸,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K5的出现。AMD收购NEXGEN公司后,在1997年4月推出K6处理器,此后它的竞争能力日益扩大,并推出了更多令INTEL感到竞争压力的微处理器。时至今日,处理器市场形成了INTEL与AMD双雄争霸的局面。
何谓“摩尔定律”?
1965年,戈登-摩尔在准备一个演讲时发现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现象。当他开始制作图表来表示内存芯片性能增长数据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增长趋势,芯片容量每18—24个月增长一倍。据此推理,如果按照这一趋势发展下去,在较短的时间内计算能力将呈现规律增长。
INTEL经典芯片及主板回顾:
1、 Intel 430FX芯片组
Intel 430FX芯片组是Intel公司生产的第一款芯片组,当时Intel公司就凭它在芯片组领域一炮打红,从此Intel CPU配Intel芯片组主板性能极佳的说法被人们广为流传。Triton First芯片组,其是当时最早提供对EDO DRAM支持的奔腾级芯片组,它所构建的以高速EDO DRAM与第一代原始Pentium处理器相配和的方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追求高性能用户的理想选择。此款芯片组的CACHE类型为管线突发式,最大容量为512KB,缓存容量为64MB。在内存方面,他最大支持128MB的内存容量,EDO DRAM读取时间为7-2-2-2 FPM DRAM读取时间为7-3-3-3,数据带宽为64BIT,这在当时是很难想象的。
2、 Intel 430VX芯片组
430VX芯片
Intel在推出了两款最成功的CPU之后突然觉得还缺点什么,原因是原始的FX芯片不能满Pentium MMX CPU的需要,而HX芯片组性能好,但它昂贵的价格并不能被一般用户所接受。所以Intel推出一款新的芯片组来补充FX芯片组与HX芯片组之间的真空地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Intel 430VX芯片组诞生了,人们习惯的称它为Triton Three。但人们发现这款Triton Three在性能上并不比Triton 2强,只是他低廉的价格被经济不富裕得人津津乐道。
3、 Intel 440LX芯片组
随着CPU制造工艺的高速发展,一款功能强大的Pentium II处理器终于横空出世了。为了推广这款CPU,1997年5月,Intel特意为它定做了一套新衣服——440LX芯片组。首次支持AGP、SDRAM和Ultra/33功能,而且它支持两个处理器,是当时最强劲的芯片组。
4、 Intel 440BX芯片组
440BX芯片
Intel 440BX芯片组是寿命最长的一款芯片组,也可以说是Intel公司最成功的芯片组产品了,直到今天它还是被很多人津津乐道。这款440BX配合Intel的Celeron CPU能发挥出极好的超频效果,而且它的价格也不昂贵,所以它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一直被广大DIY爱好者所喜爱。
5 、Intel 810芯片组
Intel 810芯片组
继成功推出Intel BX之后,Intel便下了大赌注全部投在下一代芯片组产品上,这就是I810。I810不仅仅是Intel首款整合型芯片组产品,同时也是Intel尝试的新式“固件控制中心”架构式设计,一改以往的南北桥设计,这种新式的设计独道之处在于,将各部分性能分解成为独立的芯片,重新设计了芯片间通道的传输方式和,因而在性能上得以提高。不过,这款产品的市场反映并不是很好,使Intel有些黯淡。
6、 Intel 820芯片组
Intel 820芯片组
有了RAMBUS的助阵,加之I820的许多新设计,Intel便在梦想着收复所有失去的芯片组领地,但是事实又给了Intel重重的一击。因为RAMBUS内存的授权权益金相当高昂,加之RAMBUS内存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对于普通的用户来说简直是无法想像的。I820的上市,可以说是让Intel用钞票买来了一个教训,因为Intel在I820身上损失惨重。
7、 Intel 815芯片组
Intel 815芯片组
时近千禧年末,Intel传来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简洁版的I815芯片组I815EP全面上市,除了增加了对ATA100的支持以外,还去掉了内置的昂贵I752显示模块。这下,性价比大幅提升,是I815EP主板在PIII市场呼风唤雨。
8、 Intel 850芯片组
9、 Intel 845D主板
10、 Intel 845PE主板
11、 Intel 845E主板
12 、Intel 845G主板
13、 Intel 848P主板
。
14、 Intel 865PE主板
15、 Intel865G主板
16、 Intel 875P主板
17、 Intel915P主板
18 、Intel915GL主板
19、 Intel915PL主板
20、 Intel915GV主板
21、 Intel910GL主板
22 、Intel915G主板
23、 Intel925X主板
24、 Intel945G主板
25、 Intel945P主板
26、 Intel955X主板